这种现状除了与交易规则存在差异相关,风光资源富集的一些西部地区存在的绿电“惜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由能源基金会支持,天津信树碳汇分析,内蒙、山西、东三省均对对外出售绿电的意愿不强,使得首都北京与域外省市签约购买绿电面临诸多困难。
多省绿电“惜售”,其原因是要优先保证完成本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任务。“还有一个原因是,西部地区因为电价便宜,可再生能源丰富,将吸引一定的高耗能企业在当地投产投资,需要为未来的绿电消费增长留下空间。”郑颖表示。
据上述报告,目前,跨省跨区绿电交易主要通过“网对网”和“点对网”的交易方式开展,“点对点”的交易方式打破了电网公司对跨省跨区电力13通道的控制权,但目前国家尚未明确“点对点”交易的具体实施细则,制度壁垒尚未完全突破,国家电网区域内暂未放开“点对点”跨省区绿电交易,市场活力不足。
对于依赖外调电的省份和地区,则需要结合自身区位特点综合考虑,寻求多样化能源保供解决方案。
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指出,一个典型是以浙江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省份,不仅可以布局新的特高压通道,还可以与西部省份政府间及省属企业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同推进浙江、甘肃两省共建共享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共同致力于清洁低碳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相关工作;另外一个典型是北京,一方面依赖外调电,但另一方面又处在京津冀区域电网范围,意味着其外调电规模大部分取决于京津冀电网的调配,为完成“十四五”绿电目标,应从域(京津冀)内、域外两个层面促进绿电交易、推动绿电增长。
为最大化不同省份间绿电交易价值,电力市场相关机制或将发挥关键作用。由国际能源署(IEA)与能源基金会共同发布的报告《中国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表明:区域交易可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因此可带来系统韧性的提升,并有助于减少备用装机所需投资。报告指出,相较于未提升区域省份协调的情景,建成全国市场可减少6%-12%的运营成本,并减少2%-10%的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