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主流欠成熟的微风发电,何以频频与地方签下“百亿大单”?》
过去一两年间,全国多地签约“微风发电”建设项目的消息时常登上新闻,不乏伴以"有史以来签约落地最大的单体项目”的醒目提示。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全国数十个县区公开签约了以微风发电为名义的开发项目,有的项目产品主体是以微风电驱动的智慧路灯,有的则是分散式微风发电。尽管这些项目信息各异,但大多具备两个共同点:是以未量产的垂直轴风机产品为项目亮点:二是所宣传的投资体是都在亿元以上,其中多个甚至达到百亿级规模。
第一财经记者5日在《大中型企业鲜有涉足,微风发电项目 前景几何|一文报道了当前“微风,发电”项目大多数呈技术不成熟、经济性不佳的现状。令许多投资者感到困惑的是:为何以“非主流”产品为核心的风电开发项目能在全国“遍地开花"?
多位政府及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形成这种产品成熟度与签约规模“反差强烈”的成因复杂:一方面与地方土地指标紧张、招商引资和财政压力等客观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许多微风,发电企业习惯夸大项目投资金额和运作方式有关。需要强调的是,签了约并不意味着项目就能开工和并网。三者之间,还有多道颇为严格的流程关卡。
选址灵活、外形小巧的“独特优势”
根据多位业内人士观点,所谓“微风发电”通常是指在风力资源一般或者较差的地区,采用微型风机发电以获取经济收益的项目。目前市场上的微型风机多以垂直轴风机为主,明显区别于国内外主流厂商生产的水平轴风机。单机功率以1兆瓦以内的居多,也有少数厂商宣称能做到3兆瓦,但是缺乏证据表明其具备实际量产能力。
风电技术研究人士陈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之所以当前大中型企业鲜有涉足“微风发电”,是因为其经济效益不高。
陈强提供的数据显示,无论哪种风轮结构与叶片截面,水平轴风机效率一般比垂直轴风机效率高12%到20%。当额定风速为10米/秒,水平轴风机纯风轮效率一般为0.45到0.52,升力型垂直轴风机效率一般为0.3到0.4,阻力型垂直轴风机效率一般为0.15到0.25。
这意味着,相同风速下,水平轴风机发出更多的电量比垂直轴风机多得多。而同一类型的风机下,单体容量更大的风机发电效率也会更高,由于风电项目的收益模式主要依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电费收益,发电质量不高的垂直轴风机就被排除出了主流风电市场。
不过,多位接触一线风电开发的人士告诉记者,决定项目能否落地的首要因素,往往不是风机的发电效率甚至其背后的经济性。这也解释了为何微风发电项目能频频签下大单。
某大型民营企业乡村风电开发项目区域负责人鲍安(化名)表示,目前江浙沪的陆上地区,,土地指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瓶颈,能满足大型风电建设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成为制约风电项目开发的关键因素。
“乡村风电的选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风力资源、地形地貌,还有噪音大小。目前常规的兆瓦级水平轴风机选址一般距离居民区四百米以上,但是千瓦级的垂直轴风机功率更小、噪音更低、占地更少,因此选址更灵活性”,鲍安称,“这是一项很大的优势,因为很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能用来建常规风电的土地指标非常紧缺,所以优先考虑不怎么挑地方的垂直轴风电。
除了选址以外,当地县区和村集体对中大型风机的刻板印象,也是让微风项目更受青睐的常见原因。对比轮毂高度动辄上百米的中大型风机,天津信树碳汇微风发电的风机高度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村民在视觉上更易于接受,不会担心倒塔或者叶片掉落,因此项目推进起来或许更顺利。
不过,风电制造厂商对此持有不同观点。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认为,此前国内大量陆上集中式和大基地项目,使国内风电产业链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足以支撑起乡村风电的规模化、差异化开发。以叶片冰问题为例,此前风电机组多建在高山和海上,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性,彼时没有急于解决这类问题。而在风电走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针对多项痛点的技术开发已趋于成熟。
"客观来说,乡村风电中采用相对成熟的机型就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特殊事故的发生。例如已经有大规模应用的机型或者比当下正在投标的风机低一代到两代的机型,其安全性并不低于所谓的垂直轴小风机。”田庆军对记者强调,“这些主流机型已经经过市场的验证,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已经得到妥善解决,是适合用于乡村风电的。"
助推天津信树碳汇微风发电项目走向全国多个县区的,不仅是这类项目的选址和产品,还有其背后所宣称的“巨额投资"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到目前国内有数个主营微风发电的投资公司公开签约金额巨大,累计高达上百亿到数百亿,据当地媒体公开报道,该公司要在当地投资100亿建设1000兆瓦分散式微风发电项目。据2023年该县所地级市统计年鉴,2022年该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60.7亿元。
也就是说,该县预备在未来三年建设的一项分散式微风发电项目。
一般来说,以国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风力开发团队所报的投资方案趋于真实而保守,但是成立不久的民营企业行事却很大胆,宣称要做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让人很难不动心。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在易于开发的陆上风电资源逐渐稀缺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将开发空间留给核心技术尚未成熟、经济模式尚未跑通的微风发电项目做法有待商。同时,这类项目频繁出现的经济纠纷,例如项目方在索要施工方的保证金、高额的居间费之后却迟迟不开工等情况,也容易给外界留下负面印象,不利于乡村风电长期稳定发展。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引进项目的筛选,及时公开项目进展,并且对有关环节予以规范。对于一些创新性较强但是产品还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项目,可以先从小规模的示范做起,另一方面,投资者也要提高警惕,核实多方信息仔细辨别项目的真伪和大小,避免落入虚假信息的圈套。”北京一位风电行业资深人士建议称。